不等刘勇强问起,科利马上解释:“比你当初采购的便宜很多。
你采购的数量少,而且当时我也没做过这种生意,都是从别人手里要的货。”
刘勇强闷哼一声,都是奸商,亏他以前还觉得科利是忠厚人。
科利继续解释:“这次卖这么便宜,是因为我找到新的货源了。”
刘勇强立刻明白:“法国炮?”
打完克里米亚战争,需要处理剩余物资的可不止英国人,当时英军出动20万人,法国出动了30万人,平时不可能养这么多兵,兵都要大批量裁撤,更何况武器装备呢。
不过法国工业差,当时没能给所有士兵配齐线膛枪,所以没有大量步枪需要处理。
可是玩大炮法国人可是行家,不但法国人自己这么认为,整个欧洲都这么认为,直到被克虏伯大炮碾碎。
刘勇强猜到这点,还因为上次科利交付给他的那十五门大炮,全都是法国炮。
10门12磅滑膛炮,5门45磅的线膛炮,全都是青铜材质。
刘勇强怀疑铜的受压比不上钢材,但科利坚持说这些炮比英国铁炮更好,就算双倍装药都不会炸膛,还更耐用,因为不会生锈。
就差打个一炮传三代的广告了。
刘勇强不会听信商人的宣传,他自己试过,那批炮性能确实不错。
而且价格便宜不是更好,他是中间商,哪里会嫌进价低的道理。
不过他决定良心一点,500两一门卖给周天受。
科利反而为客户着想:“我觉得300两一门是一个合理的价格。”
“你只管供货,客户是我找的。”
“可是如果你开价低一点,客户会买的更多。
我知道你们国家的军队很多,需要很多很多的军火。
100门是远远不够的,至少也得3000门!”
“3000门?”
刘勇强狐疑的看着科利。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