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远已经带走了两万最能打的,还在要援军。
可刘勇强又知道他说的是真的,北京那种大城市,是这个时代的人很少见到的。
别说福建人了,就是英国人,法国人见了北京城估计也懵。
城市的框架绝不比伦敦、巴黎小。
突然惊醒,手里拿着的电报掉在地上,耳边听到仅剩不多的几个徒弟在外面说话。
“师娘,让师父再睡会吧。”
老婆来了?
刘勇强不由皱眉,军规可不允许妇孺入营,他这个统帅向来以身作则。
“进来吧。”
沉声喊道,顺便将地上的电报捡起来,是一份让他头疼的电报,王二竟然跑到营口去了,他是肯定服,左宗棠不服就逼他服,这样能以最小的代价,最快的速度完成政权更替。
曾国藩可是洋务派,掌握大权后,顺势开启改革,推动工业革命,以中国的底子,只要完成初级工业革命,就足以称霸世界。
但系统给出了闽人治闽,而且是了,福建人自己当家了,湖南人自己当家了,那浙江呢,江苏呢,整个汉地十八省估计很快就会落入汉人大佬之手。
至少相对满清集团,新兴的汉人集团是比较靠谱的。
这一切有可能发展成一场汉人争取民族独立的结局。
第一步已经基本完成,第二步应该不会太难,刘勇强开始考虑第三步。
系统给出的建议是东北或者山东,虽然东北有煤有铁,是开启重工业的理想位置,可东北没人,清政府封关政策,哪怕老百姓闯了两百年关东,总人口也才两百来万,还赶不上明末时候多。
这点人口,搞个屁的工业革命。
山东同样不缺煤铁,人口三千万,还适合种植棉花呢,连轻工业都能补上。
而且东北可是满清的龙兴之地,就像西方人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八旗集团也不能失去辽东啊。
所以让清廷割让辽东的难度比割让山东可难多了。
所以刘勇强倾向山东。
可如果前面谈判顺利,有什么理由夺取山东呢?还是说系统方案是一个长期方案,不急于一时?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