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坦问道。
“你竟不知道我部校尉的名讳?”
徐罕有些惊讶。
“在下田兵出身,这几年能见到都尉都不易,更别提能见到校尉了。”
周坦苦笑道。
“校尉跟咱们都尉同姓,也姓胡,名烈,字玄武。
不过呢,咱们都尉,是寿春本地人,也是荆州刺史、关内侯的族亲。
校尉乃安定郡人,是当朝征东大将军的长公子。”
徐罕绘声绘色的对周坦介绍道。
当朝征东大将军便是胡遵,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封阴密侯。
出身安定胡氏。
历任征东将军、征东大将军、卫将军等职。
早年由张既征辟。
后追随司马懿,参与平定匈奴胡薄居姿职叛乱、抵御诸葛亮北伐、平定公孙渊叛乱。
嘉平四年(252年),作为曹魏三征之一的征东将军,主持征讨东吴,被诸葛恪击败。
正元元年(255年)参与平定淮南三叛的第二叛毌丘俭、文钦之乱,事后升任卫将军。
周坦恍然,难怪校尉比都尉年纪轻,原来是曹魏征东大将军胡遵之子。
说来也巧,胡烈同样是平定蜀国之后,制止钟会叛乱的重要人物。
胡烈,字玄武,安定临泾人。
三国曹魏至西晋时期将领,车骑将军胡遵之子,镇军大将军胡奋之弟。
曹魏时,累迁泰山太守、襄阳太守、南安太守、右将军、荆州刺史,参与魏伐蜀之战。
钟会谋反时,胡烈挑动军士对钟会的对抗情绪,诱使其子胡渊率军攻杀钟会。
如此,倒是说的通,胡烈要是没点才学,只怕也对不起世家子弟、名将之后的身份了。
晚些时候,都尉胡潶回到了营帐,将周坦、徐罕及随行司马找来会议。
胡潶恢复了以往和蔼的模样,神清气爽,显然在邓艾那里没有遭到太为难的事。
他先宽慰了一下周坦,还说尚书郎那边没有继续苛责竹管排水道一事,甚至还在自己和校尉胡烈面前稍微置评了一句周坦。
“尚书郎说,此子出身田兵,能体恤下情,然做事有欠周密,尚需多加磨砺。
加以栽培,日后能委以重任。”
胡潶将邓艾的话复述了一遍。
“啊?这?小人何德何能。”
周坦惊喜不已。
他才初到任上,就能得到邓艾的评价,且这评价褒义大于贬义,将来中正评比时一定能为自己多添几分光彩。
“这几日,你也确实辛苦了。
好在河道顺利开通,接下来几日,我部还需沿河道进行巡视,查探是否还有隐坏之处,需及时修补。
序之,你派人往下通传,让各圩口屯营留意沿途渠道,一有问题,需立刻上报。”
胡潶交代道。
();() “是。”
“再有,尚书郎会在坝营继续驻留到月中,十二到十五这几日里,朝里或有上官前来视察我部河道。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