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他生活中有什么爱好,那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和交友。
柳宗元年少时养成的好学和博学习惯,成年后更是如此。
三十岁的柳宗元,已经是在朝廷做了好几年官的人,还与他的朋友刘禹锡、韩泰一起,兴致勃勃去听那时着名的诗经专家讲学。
三十三岁那年,柳宗元正从事政治革新活动,官至礼部员外郎,政务非常繁忙。
在这种情况下,还拜陆贽为老师。
年迈的陆贽,为他抱病讲解《春秋》,表扬柳宗元学习进步很快。
这时的柳宗元,在长安文坛上已经享有声誉,青年文人对他趋之若骛,可是遇到了比自己高明的人,仍是不忘虚心学习。
柳宗元的许多青年朋友,如刘禹锡、吕温、韩愈、崔群等,这时候也都先后通过科举步入政界。
刘禹锡、吕温、崔群三人都比他长一岁,韩愈比他长五岁。
这些人后来都是历史上的名人,当年作为时代青年的俊杰,相会在长安。
刘禹锡贞元九年(年)与柳宗元同登进士第,因而他们有同年之谊。
接着,刘禹锡又顺利地通过了吏部的考试,在长安东宫做了两年太子校书。
后因遇上父亲病故,不得不南奔扬州。
在柳宗元调蓝田尉那一年,刘禹锡从扬州回到长安,任京兆府渭南县主簿。
这时他与柳宗元又经常见面。
他们两人同一年从县职调任朝廷监察御史台;当柳宗元从监察御史台升任礼部员外郎,刘禹锡也升任屯田员外郎,分管朝廷财政工作。
这两个胸怀大志的年轻才子,在政治生涯中同步升迁,结下了莫逆之交。
吕温,是具有远见卓识的中唐政治家,文章和诗都写得不错。
他与柳宗元本有点亲戚关系,所以两人认识得早。
吕温考进士不算顺利,登第比柳宗元晚五年,可是接着在第二年就通过吏部的考试,这样就与柳宗元同在集贤殿书院工作两年。
吕温思想活跃,见解独到,二十七岁那年写一篇《诸葛武侯庙记》,借评诸葛亮来论当代政治,提出执政者要顺乎民心,很有见地。
吕温信仰仁政爱民的政治学说。
他后来做道州(今湖南道县)剌史,颇有政绩,可遇到道州江华县有位姓毛的县令,偏偏好打人。
他调离道州前,写了一诗送给这个毛县令,最后两句是:“今朝别后无他嘱,虽是蒲鞭也莫施。
“看来,他对毛县令很不放心,嘱他连蒲草做的鞭子也不能用。
吕温
这些观点,与柳宗元、刘禹锡十分契合。
年轻的吕温,在仕途上也很顺利。
他在柳宗元担任监察御史里行那年,由唐德宗亲自提名做左拾遗。
第二年,又以侍御史的身份出使吐蕃,说明了朝廷对他的器重。
从当时情况来看,柳宗元与刘禹锡、吕温三人是晋升最快的青年朝官,在同辈人中很少有可与之相比的,因此在朝廷内外十分引人注目。
这三个青年彼此十分相好,有志同道合和难解难分的友情。
才华横溢,加上年少得志,致使他们身上逐渐形成一种锐气和傲气。
一方面不畏艰险,敢于进取,有一股一往无前的精神;另一方面锋芒毕露,天真乐观,看待世事往往流于简单化。
这种情况表现出这些年轻人政治热情高昂,可又显得比较单纯。
思想单纯,就个人而言不是什么问题,然而在官场政治中,却未必是有益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专栏下一本七零小知青求收藏支持林窈是老林家从乡下领回来的闺女。原本以为领回来就是给找份工,到时间再给找个人嫁了也就完事了。却没想到小姑娘漂亮精致得让人窒息。还好看着天真好拿捏。可这么个天真好...
诸天和谍影这两个风牛马不相及的事情,怎么会凑到一块因为在经历了机缘被夺,传承被抢,美女被拐走,龙气被抽取种种掠夺后,诸天奋起反抗了,对轮回者背后的主神殿发起渗透。作为第一位打入主神殿内部的间谍,我...
大道夷且长,窘路狭且促。修翼无卑栖,远趾不步局。舒吾陵霄羽,奋此千里足。超迈绝尘驱,倏忽谁能逐。乱世哀民乞活尸骨,转生为汉末颍川陈氏子弟的陈冲,看着九州满目疮痍,他决心改变这个世界。在和刘备一路走来的数十年里,他经历了失望背叛乃至决裂,但他仍然坚定不移地走完这条路。遍地哀鸿满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道传诸天,所有大佬都是我学生。诸天学院一家连通诸天万界的学院,招收来自诸天万界的学生。炎帝一生传奇,掌控天下异火,他是我学生。叶天帝平定生命禁区,宇宙共尊,他是我学生。盘古开天辟地,身化洪荒,他是我...
古文研究生叶修文,郁郁不得志,但不想,当穿越侠武世界,自己的古文研究,却大放异彩。别人看不懂的武功秘籍,尽数成为了他的囊中之物。六扇门的大佬活阎王,用一本没人能识得的刀谱,敷衍他,结果却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