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元四年(年)秋,五十二岁的韦应物由左司郎中改任苏州刺史,朝廷让他去治理比江州更加富庶均“大藩”
。
关于苏州的富庶繁华和版图之大,韦应物在《登重玄寺阁》诗中全都描写进去了:
“始见吴郡大,十里郁苍苍。
山川表明丽,湖海吞大荒。
俗繁节又喧,雨顺物亦康。
禽鱼各翔泳,草木遍芬芳。”
诗题中的“重玄寺”
,即苏州有名的重元寺。
苏州重元寺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时期,与寒山寺、灵岩寺、保圣寺同时代。
唐代全国经济中心南移,虽经历安史之乱,但苏州经济日趋繁荣,仍是全国最繁华的地方。
安史之乱后,中原士人南奔,苏州地位更显突出。
大历十三年(公元年)苏州升为江南唯一的雄州。
苏州产业富庶,文化达,领地西达无锡,与常州接壤,东领今上海全境,南则含今浙江嘉兴等地。
山明水秀、物华天宝、人文荟萃。
正如韦应物所云:“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韦应物担任苏州刺史,常在郡斋中焚香冥坐,以清静无为持政。
但他勤于吏职,简政爱民,并时时反躬自责,为自己没有尽到贡任而空费俸禄自愧。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这是韦应物任苏州刺史时写给朋友的诗中一联。
韦应物在苏州最好的朋友丘丹曾说“下车周星,豪猾屏息,方欲陟明,遇疾终于官舍”
,说的就是韦应物在苏州的作为,他是一位廉明、谦慎、有品位的地方官。
韦应物在苏州做刺史三年,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理赋税,勤政务,矜老疾,话艰难,带病实实在在地为苏州百姓操劳了三年。
这位当年苏州的“父母官”
堪称是一位难得的关注民生的刺史,苏州百姓后世都以“韦苏州”
这个美名来敬称他。
后来,刘禹锡在《白舍人曹长寄新诗,有游宴之盛,因以戏酬》中曾夸白居易任苏州刺史云:“苏州刺史例能诗,西掖今来替左司”
,就是说苏州刺史按照惯例都会写一手好诗。
这个史例正是从韦应物开始的。
韦应物到任不久,就作了名篇《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