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耀点点头,“既然你请我来了,我就实话实说,这画,不是仿摹的。”
黄永逸松了口气,“对,我对比过真迹画册上的题款印章,如果是仿摹的,应该不会如此严丝合缝。”
“不过,我还没说完。”
“你说。”
黄永逸又感到了不安。
这事儿,换谁也难平静。
若是真品,那可是过千万的东西 “这画,是印刷品。”
余耀终于落听。
濮杰直接被惊到了,顺手拿起了摆在一旁的一个放大镜,比着起来,一边一边倒抽冷气,“印刷品能印成这样一点儿都不出网点,而且这色彩的浓淡层次也太自然了”
黄永逸却着余耀,“你的意思是,这是珂罗版”
“对而且是绢本珂罗版,绢本比纸本更难辨认。
我为什么要背面这张珂罗版,用了老绢,而且印成之后,定然是经过了高手画师局部手工润色,又对画面整体采用了熏制做旧,极难辨识。
但是背面,手绘的真品和印刷的珂罗版,在颜料渗透上,还是有不同的。”
黄永逸抚住额头,“我就说这郎世宁的漏儿,哪有这么好捡所幸只花了个小钱儿。”
“多少收的”
老周问道。
“几千块而已。”
余耀接着笑道,“几千块那怎么不是漏儿这不是普通的珂罗版,这是民国时期的老珂罗版。
当时多色套印技术并不成熟,成功率极低。
而且,最大的印刷面积,估计也就是这么大了又用了老绢老颜料,还有高明的做旧手法。
这张珂罗版,少说也值几万”
从名字也可以出,珂罗版otye是舶来品,最初是德国人发明,后来在清代光绪年间,从倭国传入华夏。
华夏掌握了这种技术之后,就开始用在古籍和画的印刷上。
当然,这有个成熟的过程,比如一开始,只能印黑白的。
珂罗版之所以能如此逼真,技术是一个方面,操作流程更重要。
必须全程人工操作,制版的网线细到不出端倪,画面的深浅层次,靠的是不规则的皱纹来完成。
而且,是专色压印,这样就解决了颜色偏差的问题。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