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边众多弟子,除了郑玄、卢植等寥寥几人的确有真才实学、也真的是为了学术精进之外,其余的几乎都是和袁树一样靠着家庭背景直接走后门进来的。
无外乎为了镀金,往后好走路。
对此,马融也没有什么抗拒的情绪。
袁树今年十岁,在他的弟子之中算是年幼的,但是如他一般七八岁、十二三岁的童子,于弟子群体里也不算少。
虽然马融本人也是豪门公子哥儿出身,茂陵马氏家族也的确是个大家族,于身份上并不逊色于这些小公子哥儿。
但是出于政治上的谨慎小心,以及给家族子弟留一点香火善缘的想法,他还是拖着日渐疲惫的老迈之躯,亲自为这些豪门公子哥儿授课。
甚至可以算是启蒙。
因为有些小公子哥儿实在是不学无术。
马融年轻的那个时候,豪族们还是比较在意各家子弟的学问的。
可随着整个东汉帝国走向下坡路,这些主导帝国命运走向的豪族们也走向了下坡路,对子弟的学术教育问题不再那么重视,转而更加注重钻营之道。
或者只是着重培养一些精英族人,对没有天资的族人就放任自由了。
比如袁树身边坐着的那个看上去就是一脸没有被知识污染过的纯真模样的许崇,便是被家族放任自由的一份子。
他是南阳豪族许氏出身,因为两个家族交好,所以两人年幼就是朋友,此番袁树西入关中求学,许崇这家伙便是老爹袁逢特意挑选出来给袁树的“伴学书童”
。
倒不是说袁逢认为这家伙多么有才能,主要还是这家伙听话,很服袁树,袁树指哪儿打哪儿,是个合格的狗腿子。
这家伙长得虎头虎脑,肉厚扛揍,打架是一把好手,但是很明显智商不高,读书读的不利索,平白有了一个“马氏弟子”
的名号,却连一个在袁树看来简简单单的句读都没有掌握。
为了面子上好看,马融特意派了高足卢植来传授指点他加快学习句读,给他一个人开小灶,结果饶是卢植如此坚毅的品性,也差点在许崇身上毁于一旦。
在这一点上卢植就不如袁树了,当袁树意识到许崇的大脑和知识是无法兼容的事实的时候,就放弃让他成为一个狗头军师的想法了。
人总有自己的用处,不会学习,总能会点其他的东西,没有没用的人,只有没用对地方的人。
有鉴于这群年幼弟子们令人堪忧的学术、智商水平,马融在教学层面上也只能采取循序渐进、循循善诱的方式,由浅极深,传授他最擅长的《左氏春秋》的时候,也是一点一点慢慢讲。
作为经,传说由孔子所作的春秋经全文一万多字,却包含了春秋战国时期二百四十年的历史,算是把“微言大义”
这四个字发展到了极致。
但是微言大义到了极致,学习的难度也就到了极致。
甭管后人如何理解春秋经,但是春秋经的文字写的是历史,读历史,需要尽可能的详尽,但是春秋经却是尽可能的简略。
一个季度的历史,只用一句【秋七月】就结束掉了,这三个月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春秋经是不讲的。
就像是本山大叔给范伟的轮椅,全赖学习者自己发掘。
于是这部经典就给后世留下了著名的“春秋笔法”
这一说法。
这部经典对太多的历史内容有太多的春秋笔法,隐藏省略了太多的东西,想要读懂,非要有深刻了解的高人指点不可,只靠自己,几乎无法读懂。
公羊传、穀梁传和左传并为春秋三传,其原初的目的就是给过于简略的春秋经填补空缺,把春秋经一句话背后的历史背景补充一下,方便后人理解学习。
当然,因为春秋经可供填补的空缺堪比乐事薯片包装袋里的空气,足够后人在其中辗转腾挪、反复横跳。
所以在填补的过程中,便根据个人不同的理解和个人私货,出现了诸多流派。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特种兵姜知夏一朝醒来穿成小说配角,变成三个反派崽崽恶毒后娘家徒四壁丈夫活死人,生活凄惨,村人同情不过她可不怕,拥有系统的她,化身锦鲤大展身手叮水里鱼儿围她游,山里野物随她走养崽崽,开铺子,...
这大中小三千世界,九州七域四海二岛一境,凡人修士几十亿,谁人不想成仙时闲我时家老祖宗并上一干子孙怒视时闲我修还不成吗就是脸有点疼。修仙这条路,一旦踏上就是不归途。本文无男主,走天才升...
...
重生至96年,成为了北电96班的一名学生,开始不一样的绚丽人生...
戚若以为等自己年岁到了会被后娘随便嫁给一个汉子,可她没想到她后娘如此之狠,竟将她嫁给一个来历不明的傻子,还好还好,这傻子总算还晓得疼人...
设计成为吸血鬼的血神之后,主角发现,自己不仅拥有了不死的能力,还拥有了比托尼斯塔克更加丰厚的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