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了,名声坏了,再懂事也没人要了。”
耿秀英感慨道。
“妈,别乱说话。”
“怎么是乱说?她的名声坏了,这谁不知道?别说咱们村了,恐怕附近村的人都知道。”
王周南知道跟妈妈说不清,老一辈人的思想固执,不是靠几句话就能改变的。
而他不一样,他是初中生,又跑过大地方,不会用“名声”
来框住一个女孩,更何况那个人是冯雪莹。
冯雪莹把情况跟家里人说了,冯德昌在井下当时就同意了,他知道打井的危险性,互相帮忙也是应该的。
接下来的日子,两家人合作得很融洽。
哪边要吊土,喊一嗓子就成了。
有一个小细节是周桂花提出来的。
她发现都跑去帮忙了,儿子在井里可不安全,万一风吹个什么东西进去,或者鸡跑过带下去个石子,那可就麻烦了。
每次外面没人时,她就死死地守住井口,把所有东西都拿得远远的,生怕有东西掉进去。
守了两次,她开始担心对门了,外面没个人可不行。
耿秀英过来时,她就主动过去守在井口。
老一辈人的智慧来自生活经验,这都是冯雪莹没有想到的,却非常重要的细节。
他们都没戴安全帽,吊土时就用一个棉衣挡着头。
哪怕一个小石子掉进去,都可能要了人的命,更不要说工具什么的。
后来,大家都把井口收拾的利利索索,下井之前要全部扫一遍。
只要井里有人,外面必须留个人看着。
时间一天天过去,筐里的土从干土变成湿土,意味着离出水不太远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