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李婶儿商议好之后,又把食材采买的活也交给了她,陶笉然才往田家走去。
他把田达调去岳州府上学,也得跟他家人打声招呼。
田家如今还是住在那间摇摇欲坠的茅屋内,经过六月份的大雨,这间屋子仍旧□□了下来,可谓是奇迹。
不过与上一次陶笉然到的时候不同,田家如今也开始悄然发生了变化。
最显著的就是,他们的精神面貌比以前好了许多。
之前陶笉然看他们家所有人都是愁容满面,像是无时无刻不在担心下一顿的粮要去哪里凑。
而这一次来的时候,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这是陶笉然穿越来之后,感受到最明显的,因为自己的存在而变得更好的事情,心中涌现出了一股难以言喻的成就感。
田家人看到陶笉然过来,纷纷露出了友好的笑容。
田大叔迎上来,紧张地搓了搓手:“陶老师好。
今年的租子我们都准备好了,您看是不是搬到您家去?”
“您送到学校食堂里去就好了。
有多少啊?够不够两个人吃?”
陶笉然差点想问两个人吃不吃得完,毕竟挺多亩地的。
但想到现在这亩产量,硬生生把话头转了个弯。
“够的够的,今年有了水车,产量提高了不少,还有些田有两百斤的产量。”
瑞朝的重量计算跟现代一样,一斤是等于十两,倒没有半斤八两之说。
这么说他光是收个租能有两千斤左右粮食了啊?那就算再来四个人,一年最多也就吃一千斤左右。
于是陶笉然拜托田大叔送一千斤去学校,剩下的送去他家,等戚博翰派来的收税队伍过来,顺带拉回岳州府去,到时候不管是送去凌州,或是用在岳州小学都可以。
“对了,还有件事想跟您说。”
陶笉然叫住田大叔,“就是我想让田达跟着我去岳州府上学,您看怎么样?衣食住行您不用担心,这些学校都是免费的。”
田大叔家世世代代都是农民,田大叔也不懂什么大道理,但他知道让儿子跟着陶笉然,以后田达就能过上比他们现在好的日子,于是想也没想就答应了:“都听陶老师的。”
被人这么全心全意地信任,陶笉然心中油然升起不小的压力,随之而来的还有一股使命感。
离开乐径村后,陶笉然再次陷入了沉思。
以前他搞义务教育,只想着要给戚博翰培养人才,让自己回家。
可这个摊子铺开之后,陶笉然才发现事情远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岳州府的两千多名孤儿学生,他们的人生相当于绑在了行知小学这条船上,即使陶笉然不能保证让每个学生都成长为国之栋梁,但至少他不能让学生们走上歪路。
这个要求听起来很低,但是想要做到却非常地难。
陶笉然没当过校领导,穿越之前正式成为老师的时间也没超过一个月。
所有的教育理念全都来源于课本,甚至于穿越那么久,他已经差不多把那些知识还给自己的老师了。
要如何给学生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三观?要如何在有限的条件里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事物,发掘学生们的特长?开兴趣班?组建兴趣小组?创办学生社团?学生会组织?学生报社?学生杂志?陶笉然回想前世自己在学校里见识过的种种,最后只让系统记了个备忘,回去再慢慢思索。
除了义务教育,如今宁安的官场也是一团乱麻。
戚博翰带过来的人,最多只能把控几个关键位置。
但整个宁安的地区,不知道都多少像宝浪县县令这样贪官污吏。
暂时没有可以用的人手,就要继续让这些人来鱼肉乡里吗?让这些人担任基层官员,上头的政令能好好实施吗?戚博翰凭着这帮人,能和朝廷抗衡吗?
陶笉然没什么政治素养,不知道戚博翰对此有没有安排,但此时却十分希望自己能做些什么。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