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乐七年,北蒙鞑靼和瓦刺两大部落联手,进犯大明边境。
朱棣首次正式以君王的身份北巡回到北平。
并再次通过反间计劝降了瓦刺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以此分裂鞑靼和瓦刺的联军。
并在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派重兵守卫边防,并派了使者前去鞑靼谈判讲和,给足了北蒙面子。
同时,朱棣下令在昌平燕山之麓修建自己的陵墓,是为长陵,以表明自己生死不弃,决意守边的决心。
永乐八年初,谈判讲和不温不火的进行了几个月没有什么进展,朱棣再派人去打听,才得知之前派去的使者已经被鞑靼首领下令格杀,并且封锁了消息。
朱棣气急,即可下令出兵征讨。
朝廷军队兵强马壮,且由朱棣御驾亲征,没用几天就把鞑靼的军队打得落荒而逃。
永乐十二年,鞑靼因为上次打仗,元气大伤,给了瓦刺雄霸草原的机会,出兵攻打鞑靼,鞑靼没有办法,转过身来求助大明,希望朱棣出兵解围。
朱棣知道鞑靼也不是啥好玩意儿,如果不是现在的实力实在不如瓦刺,哪会想到向朝廷求援?但鞑靼和瓦刺是两股能够互相制衡的力量,任何一股强大了对大明都没什么好处。
于是他答应帮助鞑靼,进行第二次北征,以此挫挫瓦刺的锐气。
而这一次北征,他没有带朱高炽前往,皇帝不在家,太子必须留下来监国。
这是经过第一次北征之后,方孝孺等一干文臣努力跪谏的结果。
但他带了另外一个特别的人,朱瞻基。
此时的朱瞻基已经快十四岁了。
看着骑马跟在自己身边的少年,眉目清俊,英姿飒爽。
朱棣无端就想到了多年前的朱高炽。
也是同样的年纪,同样的眉眼,同样的坚定神情。
原来一晃,就是二十多年。
他是真的老了吧?如果有一天,自己老得再也打不了仗,他希望还可以握着炽儿的手,驰骋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之上,看长河落日,冬雪昭昭。
那也不失为一件美事吧?
永乐十八年,北平紫禁城的修建终于完成,朱棣下诏宣布迁都北平,改北平为北京。
从翌年正月初一那天起,正式将国都迁到北京。
诏书上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乃仿古制,徇舆情,立两京,置郊社宗庙,创建宫室,上以绍皇考太祖高皇帝之先志,下以贻子孙万世之宏规。”
朱棣是故意这么说的,因为迁都不是小事,他知道肯定有很多大臣会反对。
只有将迁都说成是朱元璋未竟之业,他只是帮助先祖皇帝完成他建成南北两京的心愿,大臣们才不会反对得那么强烈。
而这个方法也的确有效,诏令一出,即使是有反对之心的大臣为了表示对太祖皇帝的忠诚,也没有激烈表现出来。
而内阁七子,六部官员以及跟随朱棣起兵的一众大将都是支持的。
连一向跟朱棣唱反调的方孝孺此次都保持了不支持也不反对的中立。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北平的紫禁城都建好了,谁反对会有用?”
朱棣喜欢聪明人,就是因为跟聪明人商量事情能够最快的得到结果。
而方孝孺虽然迂了些,但还算聪明,知道反对的路走不通,于是也就不反对。
虽然他没表示支持,朱棣已经很庆幸了。
因为他要是加入了反对的行列,会难办得多。
当然,也不是没有反对的官员,只是胆敢反对的,都北朱棣直接罢官贬成了贫民,处决了几个,其他官员也就不敢再反对了。
于是,永乐十八年末,朱棣成功将国都迁至北平。
十九年正月初一,他也首次登上了北平皇宫奉天殿的龙座,接受百官的新年朝拜。
并在那一天,册封了朱瞻基为皇太孙。
国都迁到了北平,离北蒙就近了,打起仗来自然是更方便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一个来自农村的女孩,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到梦想中的大学,却发现现实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但是再多的风雨也击不垮自己心中的小太阳,虞以晴不忘初心,用自己的真诚温暖着身边的人,最终收获了友情和爱情。各位友友,快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首富刚上幼儿园为作者三生思量创作,作品首富刚上幼儿园章章动人,格格党小说网为你第一时间三生思量精心编写原创首富刚上幼儿园及无弹窗首富刚上幼儿园首富刚上幼儿园全文免费阅读。...
...
发现秘籍金像功假,是否点化为金像功真金像功等级ax,进阶为铜人功铜人功等级ax,进阶为阿罗汉功阿罗汉功等级ax,进阶为丈二金身...
我为美食狂叶秋叶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厨师,却因为一个小小的误会得到了一辆美食基地车,从此踏上了以美食征服世界之旅。被誉为全球最大老饕的米其林美食杂志总编伊莎贝莉在杂志上公开向叶秋叶求爱,声称叶...
末日里,他们都叫我神农,我有些名气,爷爷给我留下一座山和一片鱼塘作为遗产,我在后山的血尸地里养血尸卖血灵芝,把血尸当做饲料在鱼塘养鲨鱼。我赚的盆满钵满不愁吃喝。但是其实我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没有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