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嬷嬷,你带人把这位宋姑娘送回去吧。”
等二妞晕晕乎乎的走了之后,大田氏才笑着夸了冯莺一句:“你这丫头看人的眼光还是那么毒。”
冯莺笑嘻嘻的挽住大田氏的胳膊:“还不是伯娘您教导有方。”
大田氏点点她的鼻子:“你呀,就是嘴甜。”
然后她环顾一圈,问道:“你年前写信的时候不是说接了冯家的兄妹俩来家里住吗?怎么没见人呢?”
冯莺笑道:“伯娘不说我都忘了,前天丁家姑妈带着她家闺女来玩,走的时候顺道把晨姐儿接去住两日。
姑妈不说我都要忘了,一会就派人去接。
长生那孩子这会应该是在读书呢,我这就让人去喊他。”
大田氏便又接口道:“那位丁太太说起来也是老太太的族人,我倒是想见一见,不如一并请了来说说话。”
冯莺是怕大田氏长途跋涉的,刚到这里会有些疲累,便建议晚两天再见丁冯氏。
大田氏笑道:“不妨碍的,乍到这里,我这精神正兴奋呢。
过了今儿,后头就不定哪天有空了,还是趁着今儿有空,先见一见吧。”
听她这样说,冯莺便派李树和银针去接人去了。
碧莲去前头收拾院子去了,眼瞅着身边没人可用,冯莺才有些叹息自家人手少。
大田氏自是一眼就瞧出了她的窘状,笑道:“倒是我来的唐突了,把你家的人都支使的团团转。”
房嬷嬷凑趣说:“瞧夫人说的,这些丫鬟小子的能有幸伺候您一回那是他们的造化。
不说您了,能跟着您家里的丫鬟婆子们学个眉眼高低,也够她们一辈子受用了。”
“房嬷嬷还是那么会说话。”
大田氏笑着夸赞一句。
接着就有丫鬟进来回说:“表少爷来了。”
没见长生之前,大田氏就怕这孩子身世坎坷会心生杂念。
这会见他眼神清澈、眉目疏朗,放心了一大半。
只是见到读书上进的少年,大田氏遗传自娘家的好学基因忍不住蹦跶出来了,于是她忍不住考究了长生一番。
大田氏出身书香世家,教养出两个进士儿子。
不夸张的说,等闲的举人秀才都不及她的学问深厚,她由浅及深的问了好几个问题,开始几个长生都答十分流畅,越往后越滞涩。
见他最后都快哭了,大田氏才意犹未尽的结束提问,夸道:“嗯,你这个年纪,又耽搁了两年,还能有这样的水平也算不错了。”
听见夸赞,长生心里一喜,就听大田氏又说:“只是,你这天赋不该只限于这样的成就。
家里老太太走的时候一直挂念不下的就是娘家后继无人,以往我和伯爷也不是不想拉扯冯家一把,只是冯家那些人想必你自己也知道底细。
我都懒怠看到他们。
如今你有天赋又肯上进,那就只管好生用功,只要你能考中举人进士,后面的路宽着呢。”
接着,她又跟冯莺说:“以后他们兄妹俩的开销就从我们伯府里出,跟你当初的月例一样,每人每月一两银子的月钱,衣裳每季四套。
另外,每年额外拨一百两银子的读书使费。
要是不够用,你就添补点吧。”
冯莺忙说:“伯娘不必如此,这点银子我还是出的起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