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得好啊!”
他笑着轻抚飞鸿头,笑容满面。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他创立了“时代科技研究所”
,无论对于该研究所的各项资金、人才或是设备需求,张志远都毫不含糊,全力保障。
时间流转,自“时代科技研究所”
创立至今已逾十载……
张志远手中的短信写道:盘古,归望。
寥寥数语,让他在船头凝视许久,内心的波动久久未能平息。
十年磨砺,一朝名震八方!
“启航,回家!”
随张志远一声指令,“未来希望号”
徐徐掉头,驶向了太平洋……
1972年5月
当“未来希望号”
安全返抵维多利亚港湾时,张志远未与家人一同归家,而是径直驱车前往西贡山间。
那里隐藏着他一手设立的“时代科技研究所”
,被绿树环绕,重重岗哨严加看守,明暗结合,防备任何心术不正之徒或商业谍报人员窥探机密。
将生产与高科技研究设施共同设置于此处的目的,不仅因为拥有充足的武装力量提供保护,而且能够更好地整合资源,实现协同效应。
一个小时后的重重安检后,张志远终于抵达“时代科技研究所”
。
踏入实验区域,他即刻受到一位身着白衬衣黑色长裤,齐耳短梳理整齐,面容慈祥却充满干练之气的女性——院长刘若水,的热情迎接。
她正是研究所的核心,今年五十岁的刘若水,在大学期间表现出色,并远赴英国求学深造,最终取得电讯博士学位。
一九五零年响应华罗更教授回国倡议,夫妇二人携梦想投入国家建设行列。
历经艰难探索,仅存的计算机核心研究人员只有她在坚守阵地。
直至一九五五年末期,因人事调整,她被派往此地并逐渐构建起了研究所,开启了新一轮的研究征程。
看见张志远时,
刘若水面带笑意相迎,“张先生,这一趟行程还好吗?”
“旅途愉快得很!
一收到您来电即迅返回。”
张志远满脸堆笑道。
“那‘盘古’进展怎么样?”
随即问。
听到这个问题,她的眼神中闪过一丝骄傲,“性能优良,功能完备,相信一定会成为划时代的革新产物!”
话语间透露出对自己多年来心血的自豪感。
二人边交谈边步入一间井然有序的实验室。
一张宽阔的实验台上摆放着全新样貌的白色机械装置,主体部分为立方体显示屏搭配下方主控单元,前置区域配置有类似传统计算工具的矩形输入装置但内部采用先进的模块化设计以代替传统元素构造。
望着这台崭新的明创造,张志远不由得感叹时光赋予它的变迁。
"
正如您最初想象的蓝图,它将会引领下一个技术革新时代!"
刘若水自豪补充。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