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停地在心里嘀咕:“难道真就迈不过这个坎儿吗?”
但信念的小火苗在他心中越烧越旺,根本没有熄灭的迹象。
团队成员们也丝毫不敢懈怠,他们分工明确。
有人小心翼翼地测量材料的分量,那认真的模样,就跟对待国宝似的。
有人全神贯注地把控反应的温度和时间,眼睛都不敢多眨一下。
有人则目不转睛地盯着实验的变化,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实验室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氛,仪器运转的“嗡嗡”
声、成员们沉重的呼吸声交织在一起,就像一首让人神经紧绷的交响曲。
一开始的尝试,那真是盲人摸象——瞎碰。
材料的比例稍有偏差,合成的产物就脆弱得跟纸糊的灯笼似的,一戳就破,不堪一击。
郑羽凡心有不甘,他不断调整配方,每一次失败都像一记闷棍,打得他晕头转向,找不着北。
超合金特性那可不得了,在高温环境下依然能保持极高的持久、蠕变和疲劳强度,使用温度可达1100c左右。
它的强度跟常见的钢铁比起来,那就是老鹰和小鸡的差别,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具备优良的抗氧化和抗热腐蚀性能,以及出色的疲劳性能、断裂韧性等,在各种温度下都能保持良好的组织稳定性和使用可靠性。
但要实现这样的性能,对于材料比例和反应条件的控制要求那叫一个高。
郑羽凡深知这一点,他的目光变得愈发坚毅,心里暗暗发誓:“不管付出多大代价,一定要成功!”
在研发的过程中,郑羽凡还遭遇了一些技术设备的故障。
一些关键的实验仪器由于长时间高强度的运作,出现了精度下降甚至直接罢工的状况。
这可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倒霉透了。
让本就困难重重的研发工作更是雪上加霜,难上加难。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