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却并未答应不来“送行”
。
在李如松身旁不远处,夏衍正指挥着一群匠人和士卒,点燃早已趁夜在大同门城头上布置好的几门大炮……
“轰隆隆——!”
寂静的夜色中,又是那令倭军肝胆俱裂的大炮轰鸣声!
还未待小西行长作出反应,已冻结的大同江上忽然传来一阵充满恐惧的惨叫和哀嚎。
惊慌失措中,众倭军也不知是否是明军追了出来,只是头也不回地向东奔逃,越来越多的倭军涌上大同江的冰面,抢着渡江,而惨叫声也越来越多。
借着月色,小西行长依然看不清身后的江面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但耳中忽然听到的响声,却让小西行长瞬间大惊失色,甚至比那大炮的轰鸣似乎更为刺耳。
从大同江面上隐隐传来的,竟是冰面开裂的声音……!
“轰隆隆——!”
随即,又从平壤城东南的大同门传来一声明军大炮的怒吼。
再也顾不得许多,闻听到明军炮声的倭军众侍卫,直接裹挟上主将小西行长,仓皇向东而去,只留下身后江中,无数倭军近乎绝望的哀嚎。
半数已经过江的倭军也实在顾不上那些掉落冰面的同伴,头也不回地跟着小西行长,一同向着东边狼狈地奔去。
而掉落进江水中的倭军,大多也没有撑过一时半刻,随即便化为了一具具冰冷的尸体,伏在破裂开的江面上。
后面尚未过江的倭军士卒们在慌张中还想继续冲过江,但是前方无数瞬间陷落的身影,和几个经验丰富的倭将的及时喝止,终于惊醒了众人。
举着火把,终于看清那些掉落江中,被寒冷刺骨的江水瞬间冻死的同伴尸体,仔细看去,甚至还能明显地看到那瘦削的脸上冻出的一层厚厚的冰霜,后面的倭军再也不敢涌上前。
在几个留在阵后的倭将带领下,开始退回大同江西岸,沿江向北绕去,直到完全避开了来自大同门的明军炮火,才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渡过了江,紧紧向着东边的小西行长追去。
谁曾想到,当年横扫千里、不可一世地踏入平壤城的倭军第一军团,也会有如此狼狈的时刻。
而大多数本打算跟着倭军一起逃亡的朝鲜降军,一听到明军开炮轰破了大同江冰面,一部四散奔逃,不知所踪。
还有不少朝鲜降军士卒,见倭军也已自顾不暇的逃亡,则干脆转身奔回了平壤城,直接主动赶去向明军投诚。
从那威力骇人的大炮声中,不少朝鲜降军早已看出一日之中即攻破平壤城的明军,和倭军之间的巨大差距。
就如同去年势如破竹的倭军与承平日久的朝鲜官军的差距一样。
在这么跟着倭军混下去,肯定也没好果子吃,还不如趁早投降。
早些换到胜利者的一侧,兴许还能跟着喝口汤。
毕竟是天朝上国,兴许就放过咱们这些“主动”
投诚的士卒们呢。
果然,一进长庆门,没走多远,就碰到了不少手持兵器、全副武装的明军在严阵以待。
“哗啦啦——”
手中的兵刃丢了一地,朝鲜降军们立刻伏倒一片,在几个略通汉话的士卒带领下,不断大呼“大明万岁!
大明皇帝陛下万岁!”
竟响彻半个平壤城……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