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内道,京都长安,皇宫正殿。
御史大夫李乾佑,向高宗禀报,“陛下,如今积累悬案越来越多。
只京兆府华阴县的华山喋血的悬案,十几年来无人能破,丢尽大唐颜面。
大理寺,京兆府都难辞其咎。”
监察御史李义府,出班启凑,“臣附议。”
卫尉卿许敬宗,跟着出班启凑,“臣也附议。”
高宗李治点了点头,正要开口说话。
只见尚书右仆射褚遂良,连忙出班打断,“陛下,微臣有不同看法。”
“褚爱卿,讲来听听。”
褚遂良直了直身子,“就拿华山案来说,这么多年,历任大理寺官员,京兆府府尹,华阴县令都束手无策,难道大唐官员都是废物?”
顿了顿,“这并不能说明官员都无能,实在案件没有线索可寻。
处罚官员也于事无补,望陛下明鉴。”
“朕深知悬案难办,但事情总要解决。
不知褚爱卿有何良策?”
褚遂良听罢,一时语塞,老脸羞红,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正在为难之际,太尉兼中书令长孙无忌,出班启奏,“陛下,以臣之见,可以从长远考虑,扩大官员任用的范围。”
“哦,朕倒是想听听你的良策。”
长孙无忌顿了顿,“原来科举的头名状元才有机会出任县令,其他名次则机会不多。
陛下可以破格任用,有特殊才能但名次靠后的进士。”
高宗犹豫不决,心想:“历朝历代,都是状元出任县令,普通进士少之又少。
祖制岂能轻易改变。”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