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六,晨光初照,洛阳城的朝堂上,群臣散去,王允却站在原地,目光深邃。
他转身对一众大臣发出邀请:“今日是老夫的生辰,晚间敢屈众位到舍下小酌,共庆此日。”
众官员闻言,纷纷抱拳行礼,应道:“必来祝寿,王司徒盛情难却啊。”
当晚,王允府邸的后堂灯火通明,丝竹之声悠扬,公卿大臣皆至,宴会气氛热烈。
酒过三巡,佳肴满桌,众人谈笑风生,却见王允忽然站起,掩面而泣,泪水沿着他沧桑的面庞滑落。
众官惊愕,纷纷停下手中的酒杯,一位大臣关切地问道:“王司徒贵诞,本是喜庆之事,何故发此悲声?”
王允缓缓抬起头,老泪纵横,声音哽咽:“诸位有所不知,今日并非老夫生辰,实为老夫欲与众位一叙国事,恐董卓见疑,故托言生辰。
董卓欺主弄权,社稷旦夕难保,我等身为朝臣,岂能坐视不理?”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悲愤与无力,接着说道:“想当年高皇帝诛秦灭楚,一统天下,谁曾想今日,大汉江山竟可能丧于董卓之手。
此情此景,让老夫如何不悲?”
众官听罢,无不动容,原本热闹的宴会顿时沉寂下来,一位位大臣的眼中也泛起了泪光。
一位年长的大臣起身,正是司空杨彪。
他的声音颤道:“王司徒所言极是,我等岂能坐视国破家亡?今日之哭,不仅是为大汉江山,也是为我等子孙后代。”
于是,众官纷纷落泪,宴会变成了一场忧国忧民的集会。
就在这一片哀声中,突然传来一声轻蔑的大笑,打破了原本沉重的气氛。
座中一人,身着戎装,英气逼人,正是骁骑校尉曹操。
他抚掌大笑曰:“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难道能把董卓哭死吗?”
王允闻声,怒目而视,认出是曹操,心中怒火更甚。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