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正文卷第四十五章发乎己者有不忠杨博听闻陛下询问自己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便满是笑容,认真的思考了片刻才说道:“知道了道理是行动的开始,而行动能让道理更加清楚。”
“知道的道理真切能落到实处,就是行;行动能察觉到、知道更多的道理,就是知道道理的过程,就是知。”
“知与行,本就是一回事儿。”
“此所谓: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知之真切笃实处,既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
即是知。
知行合一。
出自新建侯王文成公。”
王文成公,是王守仁,就是那个平定了思田诸瑶叛乱、剿灭南赣盗贼、平定宁王之乱、龙场悟道,创立“阳明心学”
的新建侯王阳明,谥号文成,所以说是王文成公。
杨博讲的便是知行合一,讲的是知与行的关系。
朱翊钧又问道:“何为知?”
杨博想了想回答道:“知,知道的知,去了解、去理解、去总结、去思考,是行动。
知,认知的知,圣贤书、心中文、仁心德、万物理,是道理。”
“知,是内在的认知,是内在的知识,是道德的本质,是人对万物无穷之理的理解,是灵性。”
杨博对知字解释的很是清楚明白,知,既是知道的知,也是认知的知。
朱翊钧看向杨博的神情变得复杂了起来,毫无疑问,杨博的学问没有任何的问题,解释的极为通透,他想了想说道:“朕读书少,《论语·述而》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就是说夫子教书有四项内容:知识、品行、忠诚、信实。”
“元辅先生说,文,是六艺之文;行是体道于身,身体力行;”
“忠是尽己之心,就是忠于本心,或者忠于自己的灵性和内心去行动、去做事,这是忠。”
“信:待人真诚,对万物要真正的去了解,而不是道听途说,更不是偏听偏信,为信实。”
“不知杨太宰以为元辅先生对这句注解,是否有错漏之处?”
忠,在张居正解读为:对君主的忠诚,对国家的忠诚,对自己的忠诚,对自己认知、对自己的灵性的忠诚。
“元辅先生说得对。”
杨博此言极为认真,张居正的学问是没有问题的,大家的认知是相同的,杨博看过小皇帝和张居正的奏对,逐字逐句,对这段极为熟悉。
陛下真的在认真学习,此句信手捏来,没有任何错误之处。
小皇帝虽然有些不务正业,但是这读书之事,还是下了很大的功夫。
朱翊钧接着问道:“杨太宰,元辅先生说:学习一事,只听人说,不过是口耳相传的虚妄,并非脚踏实地的真实。
可是所作所为,不忠于自己的内心,也不去了解事情的真实,那么所知道的、所践行的都是虚伪二字,绝对不会有所成就和收获。”
“谓曰:学者,不过口耳之虚,而非践履之实;行者,发乎己者有不忠,所知所行皆虚伪;而卒无所得矣。”
“杨太宰,元辅先生讲的对不对?”
杨博已经听明白了小皇帝在问什么,颇为怅然的说道:“元辅先生讲得对。”
朱翊钧继续说道:“元辅先生讲筵,最后朕以为,要多读书,多明白道理,要去做事要去脚踏实地的实践,并且忠于本心做事,从虚妄中找到真实,才是学习。”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
专栏下一本七零小知青求收藏支持林窈是老林家从乡下领回来的闺女。原本以为领回来就是给找份工,到时间再给找个人嫁了也就完事了。却没想到小姑娘漂亮精致得让人窒息。还好看着天真好拿捏。可这么个天真好...
诸天和谍影这两个风牛马不相及的事情,怎么会凑到一块因为在经历了机缘被夺,传承被抢,美女被拐走,龙气被抽取种种掠夺后,诸天奋起反抗了,对轮回者背后的主神殿发起渗透。作为第一位打入主神殿内部的间谍,我...
大道夷且长,窘路狭且促。修翼无卑栖,远趾不步局。舒吾陵霄羽,奋此千里足。超迈绝尘驱,倏忽谁能逐。乱世哀民乞活尸骨,转生为汉末颍川陈氏子弟的陈冲,看着九州满目疮痍,他决心改变这个世界。在和刘备一路走来的数十年里,他经历了失望背叛乃至决裂,但他仍然坚定不移地走完这条路。遍地哀鸿满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道传诸天,所有大佬都是我学生。诸天学院一家连通诸天万界的学院,招收来自诸天万界的学生。炎帝一生传奇,掌控天下异火,他是我学生。叶天帝平定生命禁区,宇宙共尊,他是我学生。盘古开天辟地,身化洪荒,他是我...
古文研究生叶修文,郁郁不得志,但不想,当穿越侠武世界,自己的古文研究,却大放异彩。别人看不懂的武功秘籍,尽数成为了他的囊中之物。六扇门的大佬活阎王,用一本没人能识得的刀谱,敷衍他,结果却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