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假期,周敏也没有关掉闹钟。
不是忘记关,只是懒得关,因为最近她都比闹钟醒得早。
正好,周知春和冯燕都不在,一部分整理好的东西可以堆到客厅里,不用再被说“乱七八糟”
。
把所有的书分类打包装箱好,已经快到中午。
期间接了一个多小时电话,孟麟和杨芳前后脚找她,同一件事。
孟麟是报备,用了十几分钟,杨芳是添油加醋的告知,讲了四五十分钟,而且告知的信息里还有点甩锅,原话是“如果出了问题我可不管”
。
周敏听得翻白眼。
她虽然不喜杨芳,但比起伪君子,她还是更欣赏真小人。
如果不是杨芳的电话,周敏的午饭可能会吃得更舒畅些。
她不想动手,更不想叫外卖,最后用早上蒸山药糕的锅,接着蒸了一盘饺子。
水开,蒸气从孔里上冲,周敏脑海里突然浮现小时候在乡下河边玩耍的场景。
她已经很久没有去过乡下。
小时候清明节或者老周家亲戚嫁娶,她还会跟着回去。
上中学后似乎就再也没去过,工作后即使有节假,可也是她最忙的时候。
整理书架的时候,找到遗忘很久的一本邮册和一本5寸的相簿——里面有几张小时候的照片,还有一些小伙伴的合影,有些人她已经叫不出名字,只模模糊糊有些印象,乡下的小伙伴里印象深的是一个不说话的男孩子和两个同她差不过年纪的女孩子,她记得其中一个女孩子叫年年,因为她是大年初一那天出生。
年年曾偷偷和她说过,那个不说话的男孩子天生不会说话,很多人因此不爱和他玩,还有些人会欺负他。
他们几个之所以能一起玩,还拍照留影,是因为那个初夏有对双胞胎一起结婚,摆了好几天的酒席,还专门请人拍照录像。
周敏小时候长得圆乎乎,笑起来很讨喜,还被请去拿着花篮撒花。
如果不是看照片,她都不记得当时额头上被画了红点,脸上也擦得红扑扑的。
照片上的年年搭着周敏的肩膀,歪着头笑,旁边几个小孩也笑得灿烂,只有那个不说话的小男孩一脸严肃。
论起辈分来,周年的辈分最大,算是几个孩子包括周敏的表姑,周敏是另一个略小两三岁女孩的表姑。
乡下结婚早的,三十多岁就能当上奶奶外婆,一下子就和其他人岔开辈分。
用冯燕的话说,周敏已经算是奔四的人,有些时候生活还不能自理。
周敏一边吃着饺子,一边翻相簿。
前半本是她从大相簿里挑出来的自己不同年龄段比较满意的照片,后半本是她上大学得了一个手动胶卷机拍的照片,多数都是没有人的风景照。
冯燕说她拍这些完全是浪费胶卷。
现在看来,多数光线都不好,构图也一般,也有相机的原因,从质量上看确实是浪费钱。
只是有些时光再也回不去,如果当时没留下,大概会是永远的遗忘。
周敏正着呆,陈居安打来电话。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