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前一段时间汉家的匠人们、工官们研究出来的“样式房”
,给大清国要造房子的老百姓省了多少事儿?会造房子难道不是学问?应该是大学问。”
汉家官员一看到他站了出来,想要辩解的话都咽下肚子他们真不想和豫亲王在朝堂上打嘴仗,瞧瞧皇上每次带着其他人看的那个津津有味的小样儿。
突然感受到“无敌的寂寞”
的豫亲王……,啊吆,你们都怎么啦,都别憋着,来来来,不服气的站出来和本王说道说道。
小顺治报以鼓励的微笑,朕很开明,很宽容,有不同意见尽管提出来。
习惯围观的其他人同样报以鼓励的微笑,快啊,我们就喜欢听你们打嘴仗。
有话就说出来呗,憋着对身体多不好。
孰可忍孰不可忍。
礼部侍郎王大人刷地如他所愿的站了出来,“启奏皇上,‘天有五气,是生五味。
润下作咸,王访箕子而闻其义焉。
’是《天工开物·作咸》。
宋应星先生认为,在领会宇宙规制格物致知的同时,要按其规制来行动、道德引领这三者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
“当周武王向他的第一大臣箕子问及食盐制作时,了解到五味与“气”
的五个阶段五行有所关联。
周武王认识到盐与水连接在一起,“物”
与“事”
彼此相关……。
宋应星先生通过使用“润”
这一词汇,强调水在盐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武王的作为对自己的子民的仁政。”
安静听完了这一通好似是有道理,是文人领导匠人做工,匠人都是不开化的粗人,豫亲王小眼睛一亮随即神色一肃,轻轻咳咳两声,声音听着还有点“语重心长”
。
“我们刚刚还在说西方洋人把技艺和宗教结合在一起大不对,皇上刚刚也说人家西方人都知道匠人也是天才之一,我们自己倒是把技艺和文人联系在一起。
虽然汉家匠人大多不识字,不会表达。
但是不识字不代表他们没有文化,不会说话不代表他们没有知识。”
“周武王爱民实行仁政是好事儿,前朝匠人的高技艺也是好事儿。
可是咱们现在讨论的是汉家匠人受到的不公平歧视问题,和汉家文人喜欢的‘五行说’没有关系。
再说了,就算有天大的关系,真正做精美的物事做出来的是匠人,不是汉家文人的‘五行八卦’。”
汉官们听着听着心惊肉跳,他们可不想带上一顶类似西方“罗马教廷”
的帽子。
但是还没容他们接着开口辩解,汉家的一位商官突然站了出来,“小臣恳请,开办各民族的商科学院。”
商科?这下子汉家士人更是震动,“士农工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