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顺治愣了愣,随即好脾气地笑,“子类父,大善。”
自诩比他打两岁属于已经长大之人的绾陌,听出来他语气里的期待和期盼,对于他这个“小阿哥”
学着人家中年人摸着胡子感叹“子类父”
,感觉自己替他羞地慌。
等到身上的汗干透两个人各自去沐浴梳洗。
他换了一身儿淡青色的常服出来用膳,和已经点兵完毕的鳌拜、喀兰图两个人商议了一番,出去做誓师仪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有沿海岛国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
昔借唐宋光芒,今露狼子野心。
虺蜴为心,豺狼成性,成海上倭寇残害我大清子民,盗船杀戮,妖言惑众。
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
“……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以镇豺狼……。”
攻打倭国的檄文朝各个州郡散,大清新建的水师大军直直地朝倭国前进。
天下百姓莫不震惊、愤怒。
鞑子皇帝居然真的去打倭国了?他不是出门游玩,而是真的要平定海患?
倭人不光骚扰侵犯我国海域,还大逆不道的说着“宋亡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
?
在小顺治准备充分的情况下,这篇立论严正,先声夺人,直接将倭国置于罪犯国席位上的檄文在几天的时间内就散到了大清的各个地方。
白话文简单易懂,列数其罪,借此宣告天下大清水师兵倭国的原因,确实是对原本不知情的百姓起到了很大的震动作用。
盘踞在小琉球岛的郑成功等人正要出去泉州就看到了这篇檄文,他们更是震惊。
收到大清水师调动的消息,他们虽然也猜测过鞑子皇帝要和他们和谈的目的,还以为是要攻打他们,怎料到鞑子皇帝直接攻打倭国。
“……大清建国之君太祖皇帝的先人猛哥帖木儿,本是前朝永乐皇帝封授建州左卫都指挥使……太宗皇帝破高丽统一北方始建满洲,改国号清,女真、汉、蒙古、朝鲜……多个民族之人组成今日之满人。”
“……华夏,华服、礼仪之大国。
自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以来,华夏就是多民族组成,华夏人共举华夏文化。
大清将继承扬其华夏先人传统,创造和弘扬新文化,是为兼容并包、平等开放的华夏民族。”
小琉球岛上的人震惊过后有的要去协助倭国,有的坚持观望。
郑成功面对隔海相望的倭国岛屿,沉默;张居正的曾孙张同敞,钱谦益的弟子瞿式耜等几位文人面对小顺治派人送来的信件,沉默。
“当年之事……”
瞿式耜长叹一声。
当年之事多说无益。
而这封书信没有当初努尔哈赤的《七大恨》来的强词夺理、强拉硬拽;没有当年李雯帮多尔衮写给史可法的那封征讨信那般“义正言辞,文辞优美的传唱一时”
,却是情真意切、大气磅礴、简单明了的让他们无从辩驳。
“小琉球岛是华夏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管是大清前面的朝代,还是大清后面的朝代,小琉球岛不能因为任何原因独立于华夏民族之外……。”
不管他们有什么原因,大清入主中原正式成为华夏一员是事实。
而他们和大清继续对抗,输了,满盘皆输;侥幸赢了也无力进兵中原,最后导致小琉球岛分出去……
一个道士打扮的中年人看着手里的这本印刷精致的算法新书《大清算考第一部》,声音恍惚的好似从天外飘来,“努尔哈赤、皇太极,号称厚待汉人实则残暴,防备。
可是这位鞑子小皇帝却是实实在在地心胸宽厚,一视同仁。
华夏,大明……”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