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相信老百姓心里会做出自己的判断。
这世上没有谁喜欢贪腐之人,明辨是非的人总是占大多数。”
说着话,他把自己这些天整理出来的稿子有关《大清商报》《大清文报》《大清快乐报》等等报纸的操办行细节,从御案上找出来递给多尔衮。
多尔衮看到这份完全不同于官方小正楷字的稿子,先夸奖的是小顺治的字,“皇上的字大有进步。”
正要站起来活动活动手脚的小顺治忍不住笑出来,“多谢叔父夸奖。”
“不是夸奖,叔父是实话实说。”
多尔衮很是欢喜于皇帝侄儿的书画天赋,虽然到现在他也看不懂那些随手涂鸦。
他看着小顺治的这笔书法,感觉对于大清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对于皇上提到的适度开放言路,有效管理控制也有了信心,“皇上的文化强大所以底气足。
底气足了以后,眼光、心态都不一样。
皇上爱好书画却能勤劳务实地对待政务,喜欢美食却能深入民间生活,大善。”
“就好像皇上写的字儿,笔触有力务实却又温柔有礼,整个纸面打眼一瞅好似一只横卧的大象,温文尔雅,内蕴天成;又好似在冬天积蓄了满满的力量到了春天破土而出的小禾苗,郁郁葱葱、舒舒展展地立于天地之间,和万物浑然一体地融合在一起。”
小顺治对于多尔衮的赞誉之词笑得谦虚。
他喜好隶书、篆书,写出来的书法自然是脱胎于古久传统,而且因为他善画,所以他的书法布局上富于画面感,善于在不对称中见和谐,有一种自然生成的仪态万千。
再加上他的个人性格,体现在书法上就是一笔一划、一点一横处处充满着温暖人心的活力和力量,生动而厚重。
“叔父过誉。
侄儿于书法一道的天赋并不是最高,练字、体悟是个长久的过程一天都不能省下。
如今看着虽然是风格初露却是尚且稚嫩,距离大家之路还很遥远。”
多尔衮越细看越是赞不绝口,对于皇帝侄儿的谦虚完全不以为意,“叔父没有过誉。
皇上于书画一道的天赋称得上顶尖,更难得是皇上的心性稳定,经常挤出来时间坚持不懈地临摹练习,年纪虽小却是功底牢靠,基础牢固。”
“那些汉家文人说什么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复古尚态,现在又追求让人看不懂的‘怪’。
我看还是皇上的书法最好。
甭管尚什么,实实在在地写字,让人看着舒坦,看到心里去才是好。”
无辜地听完了这场赞美之词的小顺治……好吧,他笑着答应下来,“今年侄儿多写几个福字给叔父。”
目的达到的多尔衮喜笑颜开,“多写几个福字是应该,有空给叔父多写几个汉家文人追捧的帖子。”
“好。”
这些都是小事儿,小顺治端起一杯白开水润润嗓子,转身又从御案上写出一个稿子递给了多尔衮,“叔父请看这个。”
“这是……环境保护?”
多尔衮有点惊讶,他细细地看了之后又忍不住笑出来,“华夏大地地大物博,人口这么点儿,如何需要保护环境?不过皇上顾虑的也有道理。
京城的北面这些年因为战争等等原因水土破坏的太大,确实需要警惕。”
“至于玻璃等废弃物,既然妨碍农作物和海物生存,也一并处理了,防患于未然。”
“叔父说的对,侄儿就是要防患于未然。
不能等到问题出来再解决。
人都说病去如抽丝,水土若是生了病,想要救回来的代价估计无法想象。
而且水土不好牛羊农耕作物海物就不好,人吃了不好的食物身体就不好……恶性循环,必须谨慎、严肃地对待。”
多尔衮对于皇帝侄儿的话不置可否,反正这等小事儿好办的很,答应就是。
叔侄俩对于“小事儿”
的定义不同,皆大欢喜。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