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简家人准备让简西和简婆子那个远方侄孙女结婚的事,村里人的褒贬不一。
也有人夸简家人厚道,姜念慈在简家住了三年,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她和简西之间的脉脉情愫,如果简西一朝飞黄腾达就抛弃了姜念慈,恐怕她的名声会受到影响,在当地也找不到什么好人家了。
现在简西愿意明媒正娶这个远方表妹,在外人看来就是厚道重信义的表现,要不然,即便她抛弃了姜念慈,抑或是纳她做小,也不会有人替姜念慈出头,当着他的面说三道四。
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声音在说简家人糊涂,简家本就不能给简西什么助力,于是在他的婚配上,更应该考虑周全,姜念慈只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小孤女,哪比得上官家千金身份尊贵,还能用母族的势力人脉帮简西在官场上疏通关系,娶了这样一个糟糠妻,恐怕是简家人做过的最错误的决定。
诸如此类的话还有很多,好在简家人忙着筹备婚礼,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这些流言蜚语。
“有趣,居然是齐国公府被抱错的那个小世子。”
此时寿王已经回到了燕都,正在王府里养伤的他翻阅着底下人送过来的资料,而他的床榻边,还坐着一个模样与他有五六分相似,却比他更为沉稳严谨的青年。
此人正是寿王的同母兄长,三皇子雍王,比起偶尔还有些跳脱!
脱的七皇子寿王,雍王给人的印象是刻板而又严肃的
“三哥,我记得,齐国公府那个小世子的风评不好吧,听说是个浑不吝的,小小年纪就收了一堆通房,每日和一群狐朋狗友混迹在斗鸡场和船坊里。”
虽然三年过去了,可还是有不少人记得当年轰动全燕京的世子错抱事件,时至今日,还有人会提及那件事。
只因为齐国公府找回来的那位嫡小姐实在不比那个假世子出色多少,攀比心重,不容人,性子乖戾……每当那位小姐出丑的时候,就会有那些和齐国公府不合的人翻出当年的旧账,讽刺齐国公夫人既不会生孩子,也不会教孩子。
因此那个时候,齐明珠的名声尚可,谢氏也依旧是美名在外的国公夫人。
这一世,只是因为简西离开了,顿时就有很多事情不一样了。
“三哥,你说有不有趣,一个劣迹斑斑的纨绔子弟,只花了短短三年的时间,居然成了一省解元?”
寿王玩味地说道,到底是蠡南的从上到下的考官全都眼瞎了,让他一路从县试考到乡试?还是蠡南这届考生这般无用,连一个只念了三年书的纨绔子弟都比不上?
“而且哥,我真的很好奇,你说那齐二,当时认出我没有?”
这是寿王最好奇的事,他或许不认识燕都的某个纨绔子弟,可作为曾经齐国公府的世子,经常出入国宴的齐桓西应该记得每一个皇子的模样。
寿王不介意简西是在认出他以后救的他,他只是奇怪自己当时自我介绍时简西的态度。
那样平静,要么,是忘了他的模样,要么,是心机足够深沉,如果是后者,寿王倒是更欣赏他了,当初他在十七岁的时候,可!
可远没有简西这样沉地住气。
“记不记得,等他这一次进都赶考就知道了。”
雍王的心思远比这个弟弟来的深沉,因此他从这份短短的资料里看到的讯息更多。
雍王相信挫折会让人快成长,简西因为身份骤变从此改了性情,也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可雍王真的很难相信,一个纨绔浪荡了十四年的人,可以在一瞬之间调整好情绪,然后明确目标,努力奋斗。
在他看来,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从一开始,齐桓西就在藏拙。
这样一来,又有两个解释,第一个,是齐国公要求他那么做,但可能性不高,因为齐国公对于他父皇根本就没有威胁,他不需要养废继承人,让他父皇安心;第二个可能,就是他自己决定这么做,可身为嫡子,又是世子,他为什么要给自己招来一堆骂名呢?除非他知道自己不是真的,知道自己早晚有一天会被换回去,为了不招人眼,故意藏拙。
显然后者的可能性更高。
雍王越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心境智慧,会让一个人从那么小的时候就学会伪装,甚至让周围的人都没有现他的假面具。
寿王翻着册子,忽然皱眉。
只是丫鬟罢了,简西好歹也是一省解元,小官的女儿总娶得了吧,如果他再等等,等到这次春闱结果出来,没准高官权贵榜下捉婿,将自家宝贝女儿嫁给他这个青年才俊呢,有一个得力的岳家,他在官场上可以少走很多弯路,这个道理,已经是解元的简西没道理不懂。
现在简西娶了一个丫鬟,将来除非他位极人臣,不然谁家小姐愿意嫁他为妾,奉一个丫鬟为主母呢?
相比较之下,雍王原本紧锁的眉头反而放松了。
愿意娶当年不离不弃的丫鬟为妻,足以见得简西这人知恩图报,人品上毋庸置疑,他不怕手下的人太聪明,就怕聪明的人太狠心。
雍王觉得,他越想要见见那个曾经的齐国公世子了。
&ot;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