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重是因为他把这个人当对手。
进兵很慢,他早就部署好了,朝廷诏旨一到,他的大军就南下霞关,进入福宁府。
之后就慢了下来,因为是从福宁府走海路,还是继续走陆路,他拿不定主意。
手里时常捧着一沓子画稿,笔记。
这是曾国藩给他的,当时跟曾国藩还没有断绝来往。
曾国藩又是从李鸿章那里得来的,算是李鸿章给曾国藩献的宝。
曾国藩看后,没当回事,派人送给左宗棠参详,说是西洋兵法。
左宗棠一看就入迷了,跟李鸿章听完感觉自己全懂了,接着又全迷糊了不同,左宗棠是初看不解其意,在看惊为天人,越看越觉得高深莫测。
什么火力密度,杀伤效果,大炮、火枪配置,如何推进,他看懂了。
这可不是什么西洋兵法,跟孙子兵法那种大道是不一样的,这是跟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一样的战术布局。
听说这本图册笔记就出自那个人之手,他怎能不慎重。
所以一直缓进,没有必胜把握,绝不敢急攻。
已经派人去福州了,他知道王有龄当初买了十艘炮船,雇了洋人开船,本地人操炮。
王有龄走的时候,这批炮船也带走了。
这批炮船,曾国藩想要,李鸿章想要,可惜王有龄不可能给他们。
他几个月前就打探清楚,这批炮船,归福州水师,编为一个炮船营,停住在崇武。
能把这个炮船营调过来,他就敢从海路进取福州,这是最快的方式。
“大人。
跑船营不见了。
说是去了福州。”
糟了!
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王有龄这个蠢货,这个炮船营已经被人带走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