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时就带兵在附近,还来救过,可惜没赶上。
我来之前,他们就被团练打跑了。”
好在钟宝三革职留任,却能做到直到太平军撤出闽西,都一直带兵在血战。
也因为这里民风悍勇,太平军打不过当地团练,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啊。
“这炮缺了一块!”
刘勇强注意到城墙上这门大炮有缺口,大炮十分笨重,估摸着有两三千斤重。
“这里有故事。
这门炮叫缺口大将军,是明朝成化年间……”
明朝成化年间此地闹农民起义,当时官府下令铸炮,附近的一间寺庙平时铸钟,铸造铁锅,有铸造经验,接过任务铸造了一批大炮,大小都有,最重的三千斤。
铸造好后,放在木筏上运往县城,河水太急,大炮撞在河石上撞缺了一口。
后来打退农民军,这门大炮得了一个缺口大将军的美名。
刘勇强觉得这大概只是故事,这门炮如果这么容易碎,怎么可能开炮,一开必炸膛。
也许情形复杂的多,或许炮口是被城外的大炮打缺的更合理。
总之这门炮这次又立功了,明朝的炮竟然保了清朝的江山。
钟宝三行事雷厉风行,答应刘勇强的事情毫不拖泥带水,第二天就冒险进山找土匪游说去了。
三天之后,上百个土匪头子就在城里的酒楼跟刘勇强一起喝酒,酒席上表示,宝三哥一句话,赴汤蹈火。
钟宝三出面,竟然让上杭县附近所有土匪投降了,其中还有十几股是太平军残匪。
刘勇强再次震撼于这种客家豪族的动员能力,感叹如果不是石达开造反,而是钟宝三带人造反,恐怕引起的风云不会比太平天国小。
好在上杭的客家人都站在官府一边,没有参加这场叛乱。
倒是一批太平军残部从上杭去了广东,在嘉应州一带现在站住了脚。
剿匪行动是半个月后正式开始的,也只用了半个月就全部结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