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那片土地确实肥沃,他相信自己有能力劝说难民迁移。
毕竟,对于因灾难失去土地的农民来说,没有什么诱惑能过肥沃的土地。
尽管从常州府南下华亭县的距离并不遥远,直线距离仅三百里,但要组织数万难民步行迁移,困难重重,让许寿不寒而栗。
于是,他小心翼翼地问:“大人,前往崇明岛的路途遥远,如今正值隆冬,难民中大多是老弱病残。
若要驱使这么多人长途跋涉,恐怕会有不少人难以承受。
不知大人是否可以考虑延迟迁移计划,待到春暖花开后再行动,那样会容易得多……”
许寿的顾虑并非无理。
实际上,现存的难民已经经过了自然选择的淘汰。
能走到常州城外的多是身强力壮的中青年。
然而,即使这些人在过去身体强壮,经过几个月的饥饿煎熬,他们的体质已大不如前。
如今,支撑他们的是求生的意志。
在这个严冬迁徙,或许只有体魄较好的人能完成三百里的行程。
然而,众多体弱多病的难民恐怕无法熬过这最后一程。
然而,一旦等到春暖花开,难民们的境况将大大改观。
毕竟,许寿和李培恩手上握有粮食的储备。
若能利用这段时间,让难民们填饱肚子,恢复元气,多数人还是有望挺过来的。
实际上,许寿的观点,李培恩也曾考虑过。
可惜的是,李培恩认为迁移难民的工作无法拖延到春天以后。
原因之一是,一年之计在于春,若不在春耕前将难民迁移到岛上,开辟土地,使他们有能力自给自足,那么接下来的一整年,李培恩都将为如何喂饱这些人而忧虑。
要知道,开垦田地绝非易事,尤其是崇明岛上可能还需大量建设农田水利设施。
如果有可能,还得建造防洪护田的堤坝。
所有这些都需要时间规划和执行。
因此,在李培恩看来,尽早迁移难民才是上策。
当然,作为迁徙行动的主导者,李培恩不可能坐视大批难民在前往崇明岛的路上丧生。
于是,他制定了水并行的计划。
身体状况较好的难民将沿路南下,而那些体质虚弱无法承受长途跋涉的,则乘着他即将获得的六艘大船沿江而下,直达崇明岛。
实际上,李培恩认为全程水路是最舒适的,因为与长江中游的险恶不同,常州府至华亭县的江段水流平缓,是理想的航道。
可惜的是,李培恩手头的船只有限,无法让所有人都走水路。
因此,他只能妥协,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
喜欢权谋大明,阉党崛起请大家收藏:()权谋大明,阉党崛起更新度。
喜欢权谋大明,阉党崛起请大家收藏:()权谋大明,阉党崛起更新度。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