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还有说“微言大义”
的,无不是搜肠刮肚,绞尽脑汁。
但大家此刻的想法很一致:记住这个孩子,以后谁再哄他作诗,就是圈子里的公敌!
这件事还引起了一系列后续影响。
因为这首打油诗过于“朗朗上口”
,席上年纪小的孩子都记在了心里,口口相传,渐渐成了小孩子间的流行语。
无论学堂还是在家里,孩子们勾肩搭背关系到位时,总会蹦出一句:“没事下盘棋,闲了喝杯酒。”
谁要是有什么求而不得的心愿,顷刻间就会有小伙伴奉上嘲笑:“醒时别着急,梦里啥都有!”
那场面好比后世的小学生朝着家长勾勾手指喊:“e的喂,a、b、c!
老铁,哈拉少不哈拉少?”
后世家长只是听起来比较上头,多半会尊重孩子在每个阶段的行为表现。
可这是什么时代,有几个像沈聿许听澜这样的父母?
学堂里的塾师就更不用说了,在建立基本学习观的年纪,要灌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的观念,要树立“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的志向,天天喊着“梦里啥都有”
可还行?
所以这种消极的“口头禅”
喊得多了,多半是要挨揍的。
当然也有不揍人的先生,比如上文提到的那位贺先生,他的处理方式就十分文明,他会让背这首诗的学生面对墙壁大声背诵五百遍,让他后半辈子想起这首诗来都瑟瑟发抖,主打的就是一个童年阴影。
……
此刻的怀安并不知道他即将给半个京城的孩子一个完整的童年,因为他水深火热的处境还没有结束。
众人脸上阴晴变化精彩至极,唯有郑阁老仍是一脸笑意,赞许道:“此子与众不同,以后必成大器。”
怀安心里熨帖了不少:看看人家领导,就是个独具慧眼,都学着点!
沈聿的酒杯凑了过来,向老师敬酒,师生二人满饮一杯,推杯换盏,气氛烘托到位,险些给怀安定了个娃娃亲,另一只娃娃就是内室里乖乖坐着的郑悦。
怀安在一旁听着,悚然出了一身冷汗,这叫家宴吗?这是鸿门宴吧!
还真别说,时下父母之于子女拥有绝对的权柄,正如此刻,多喝了两杯酒就险些定了孩子们的婚事。
怀安顶着一脑门官司回到母亲身边用饭,都不敢直视人家只有八岁大的小女娃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